7月13日,國際森林研究中心(CIFOR)和國際自然保護公會(IUCN)為《保護人類權益:探討環境保護中的議題和機會》(英文版)一書在北京舉行了首發式。據悉,該書正在醞釀推出中文版,有望于近期面向中國大陸發行。書中呼吁人們在制定和執行環保政策時,要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在北京首發式現場,國際森林研究中心研究員、作者之一的特里?桑德蘭,為觀眾和媒體介紹了書中談及的環保理念,并具體介紹了在不影響當地人類生存權的前提下,如何保護動植物資源的簡便易行的方法。這些方法大多來自國際森林研究中心和國際自然保護公會長期以來援助欠發達地區環保項目所獲得的經驗。
該書突破了環保類書籍過于強調自然環保和動植物保護的模式,將生物環保解釋為不影響當地人類生存的拯救動植物的方式方法,強調在關注瀕危物種生存、為其提供良好生存環境的同時,應將其與當地人類的生產生活相協調,實現自然保護區內所有生物的和諧共處。
該書重點介紹了哥倫比亞、巴勒斯坦、約旦、澳大利亞、玻利維亞、南非、尼泊爾、印尼等國培育社區公民的環保意識,進行水資源保護并解決人畜飲用水爭奪問題,保護土著居民的社區權利,建立自然緩沖區等做法,勾勒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嶄新圖景。其中的許多具體措施將為貧困地區的環保項目提供極富意義的借鑒。 此外,該書還從保護當地人權的視角,對全球森林砍伐與森林退化機制(REDD)做了有益的探討,強調轉換當地人群經營森林資源的理念與機制,實現多種經營,為REDD機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辦法。根據REDD機制,減少森林砍伐率的國家相當于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上獲得加分,可用此在國際碳排放市場上進行交易并獲得相應國際基金的補償。
該書現有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3種版本。據桑德蘭介紹,支持出版該書的國際森林研究中心和國際自然保護公會,均為非營利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前者旨在通過研究影響發展中國家制定與實施森林政策,提高人類福利,加強環境保護,促進機會均等,后者在全球范圍內整合政府、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機構、當地社區的資源協助,針對最迫切的環境與發展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